【启融洞察】IBM的秘密武器:BLM的十大精髓

2023-12-19
浏览量:0
收藏

作者:启融集团

 

对职场中的个人而言,BLM(Business Leading Model)实际上是一种认知工具,我不想给大家介绍纯理论,而是结合一些案例和心得来给大家漫谈,力求讲清楚怎么用、为什么,把它作为一种认知工具供大家参考。

BLM是华为、IBM、顺丰等一系列头部企业普遍使用的战略制定和落地的工具。

网上很多人都把它翻译成“业务领导力模型”,这是典型的外行翻译,其实应该译成“业务领先模型”更符合它的内涵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

其实BLM最早由IBM引入,但并不代表IBM发明了它,我们分成两块来说。

“战略制定”模块起源于一本叫做《The Profit Zone》的一本书,Adrian.J著:

 

“战略执行”模块则起源于Nadler&Tushman的组织一致性模型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

精髓一:领导力和价值观是企业基因

举个例子来说,IBM这几年为什么逐渐掉队了?问题恰恰出在职业经理人基因,职业经理人的最大缺陷就是基于市场绩效的短视,因此,弥漫经理人价值观的公司必然难以穿越周期。
而家族式或者强人式的企业性格,更能放眼长远、穿越周期、退而不败。所以,这也是为什么所有成功企业的传承都是头等大事。
再比如“恒大要造车”、“碧桂园要造机器人”。大家判断能不能成功呢?
我从企业基因的角度判断,他们必将以造车和机器人为借口,回归圈地钩地,继续走上房地产开发的老路子。

即使企业创始人发乎内心的想“去地产化”,以极其坚定的意志强推,但基因决定了他们必然“嘴上说不行,身体很诚实”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

精髓二:战略意图是战略思考的起点,决定高度

说白了就是企业的愿景和使命。借用陈春花的说法,就是把自己定位成推进者、革新者、颠覆者、引领者之一,从而采取不同的客户交互策略,继而形成市场标签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

精髓三:市场洞察决定了战略思考的深度
真正的市场洞察并不是网上泛滥的什么客户洞察、客户需求、需求变迁、技术趋势、竞品模式等等,前述这些结构化的方法只是你形成市场洞察的前提和假设,并不是结论。大多数战略、市场从业人员的工作成果往往就是写出一大摞需求、趋势、特征的报告,洋洋洒洒的论述,就是没有全局性的论断。
这个论断的全局性体现在对整个行业未来具有全域影响的方向上,一定要为下一步做创新设计、业务设计提供铺垫。
举两个正确答案的例子:
  • ICT的未来是“端-管-云”三位一体模式,终端将决定最终消费者的需求
  • 开发类地产业务已基本到顶,存量盘活和内容导入才是未来地产行业的大机会
顺着上面两个论断是不是就可以开始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了呢?
1.大机会中的结构性机会是什么?
2.结构性机会的体量有多大?
3.从哪个缝隙切入?
4.用什么模式?
5.交付什么产品?
这就是下面要讨论的“创新焦点”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

精髓四:创新是战略思考的焦点
核心的,就是模式和产品。
首先是模式,我给大家举个例子:

安居客是连接器,模式薄,门槛低,优点是模式轻,跑得快;贝壳是产业中台,模式重,优点是垂直,有护城河

 

然后是产品,我这里引用梁宁老师的爆品公式:
爆品机会=技术/供应链创新×爆发品类×新流量
  • 新流量比较好理解,比如新媒体、微商、O2O、拼多多、直播带货等等,都是新流量的代表;
  • 爆发品类也比较好理解,比如消费升级、人口换代、消费主张的变迁等等;

技术/供应链创新,我只举一个例子,由于4G的普及和芯片工艺的进化,移动终端这个品类才具备爆发的前提条件。未来,可能有很多市场机会,来自于后端创新,从而引发消费端的爆发。我们国家的线下效率和线上效率的差距不是一个量级的,透过技术或供应链的产业赋能,很可能诞生出一批颠覆传统行业的独角兽,未来十年大家可以拭目以待或者有幸参与其中。

 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精髓五:战略思考必须归结到业务设计中

一般业务设计的常规做法就是用Business Canvas解构

 

其实,业务设计就是业务闭环。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基于客户需求创造价值并实现收益。分别来看就是:
  • 客户细分:客户是谁?
  • 价值主张:客户痛点是什么?
  • 价值获取:怎么赚钱?
  • 业务范围:怎么交付?与谁合作?
  • 战略控制:如何竞争?
这里我重点说一下客户痛点。客户痛点的识别和聚焦是一个典型的漏斗过程。从全场景的触点到机会点有20%转化就不错了,从机会点到真实痛点一般30~40%转化,再用高频、广谱、体验可控的原则进行筛选,真正剩下的可交付、可产品化的痛点可能只剩下1、2个了。

某个方向上的痛点筛选成功率大致也就2%,这个数据是不是和创业幸存率惊人的吻合呢?事实上,绝大多数创业者或者新业务探索都是在客户痛点识别的过程中“自嗨”而死的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

精髓六:关键任务的分解不是摊派,而是路径
很多公司在做任务分解时,往往就是简单粗暴的摊派,比如明年销售额要实现翻番,那就每个产品线、每个地区组织各自领走,几上几下的PK,这样即使目标可以达成,也是碰运气。
真正的任务分解怎么做呢?
有个有名的例子就是马斯克的移民火星。分解任务就得先找到实现路径。我们看看马斯克的分解过程:
  • 移民火星的最大障碍是成本,这个成本是100亿美金/人次,成本有可能降低到20万美金吗?
  • 最大的成本是火箭研制,那么就把单次发射变成可重复发射,这样就能摊低火箭研制成本
  • 其次是补给成本,那就建造途中补给站,用固定资产投资摊薄补给成本
  • 再次是煤油等传统燃料制备困难,那就换成甲烷在火星制备,通过建设火星的燃料产能摊低燃料制备成本
这个降低成本的实现路径是什么呢?
把可变成本转换成可摊销的固定成本,一旦移民火星的规模突破临界点,固定成本就可以被摊的很薄,亲民价格就能实现。那么关键任务是不是呼之欲出了?
我斗胆猜一下马斯克的关键任务清单:
  • 研制可回收火箭,恐怖的是spaceX的猎鹰系列已经成功了
  • 建造空间补给站
  • 研制甲烷燃料发动机
  • 基于3D打印和机器人实现火星燃料工厂建设
  • 火星移民商业化

——THE END——

 

 

 

启融集团简介

 - Q&R MANAGEMENT CONSULTING - 

 

集团成立于2016年,专注于管理咨询与人才招聘服务,聚焦企业快速发展或转型时期出现的战略迭代、文化转型、组织重构,以及高管招聘与能力提升等需求,提供领先型、个性化的解决方案。已为多家行业巨头、行业独角兽提供管理咨询及人才招聘服务,如海尔、海底捞、华为、好未来、德邦等企业。

 

 

 - 合作伙伴包含众多行业头部企业 - 

 

 

 -董事长:曹新宇- 

 

 

 

如果你是CEO/企业高管/HR负责人

想学习更多关于组织的实操和落地课程

亦或是邀请曹新宇老师进行线下工作坊

或企业管理咨询项目

 

都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与我们联系咨询↓